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是1954年创刊的《历史研究》编辑部。1953年秋天,经中共中央批准,决定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创办《历史研究》杂志。毛泽东主席在指示中讲道:“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作三段来研究……三个历史研究所合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随后,组成了由郭沫若为召集人的编辑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刘大年和尹达负责。编委会成员还有白寿彝、向达、吕振羽、杜国庠、吴晗、季羡林、侯外庐、胡绳、范文澜、陈垣、陈寅恪、夏鼐、嵇文甫、汤用彤、翦伯赞等众多著名历史学家。
1977年,伴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以胡乔木同志为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集体,站在推动思想解放、开创学术繁荣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决定创办《中国社会科学》。197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正式成立,黎澍出任首任总编辑。同年,《中国社会科学》试刊,1980年1月正式出版。其后,《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于1980年3月创刊;《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于1983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翻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于2000年1月创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于2007年1月创刊。
2008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具体筹办和编辑出版。2009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奎元同志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同志共同为《中国社会科学报》揭牌。至此,中国理论学术界有了第一份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报六刊”的学术编辑出版格局也从此奠定。从单纯办刊到报刊并重,这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转变。它使杂志社在工作性质、职工队伍、管理机制、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杂志社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建构适合现代报刊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陈奎元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社举措,除了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外,还在全国学术期刊界率先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室,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蓝皮书,组建事业发展中心,创建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网,并大力推行以编制内外一体化和绩效考核、优胜劣汰为基础的用人机制改革,以及以报刊编辑一体化、编辑工作无纸化为中心的编辑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还明确提出“开门办刊”、“开门办报”的方针,不断扩大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以及国际学术界的交往交流。杂志社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两岸四地学术名刊高层论坛”、“马克思哲学论坛”、“历史学前沿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品牌学术论坛。杂志社还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维思里安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波恩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有效的学术合作及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始终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黎澍、丁伟志、李学昆、徐宗勉、赵振英、李新达、秦毅、高翔先后任杂志社总编辑。目前在职的编辑、记者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中高级职称,专业背景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杂志社始终倡导编研结合,取得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一报六刊”各具特色,在中国学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任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主任。自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了陈至立、许嘉璐、张梅颖、徐匡迪、宋健、罗豪才、杨洁篪、强卫、陈建国等一大批高层领导和汤一介、金冲及、李学勤、顾海良、约瑟夫·奈、傅高义、艾尔曼、季塔连科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的专访或文章,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不断扩大,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社会科学》自创刊起,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胡绳、李铁映、陈奎元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届编辑委员会主任。它在不同时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成为当代中国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的重要摇篮。《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荣获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02年、2005年、2008年分别荣获第二、三、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一等奖;1999年、2003年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建社3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报刊编辑工作方面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不凡的业绩,2009年在中国传媒大会上荣获“金长城传媒奖·2009中国十大创新传媒”称号。
201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搬迁至北京CBD核心区的泰达时代中心办公。杂志社以办公楼搬迁为契机,积极借鉴和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按照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定位”的要求,切实贯彻院党组建设“名刊名报名社名馆名网”的战略部署,在办好“一报六刊”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和传媒界的对话及交流,整合各方资源,逐步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学术传媒集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