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时间已经被置于比空间更为优越的地位。就战争活动的“舞台”而言,时间比空间有着更大的发展余地。如何把散见于军事学术各主要学科中的“时间”进行统一研究,已经是“时代呼唤军事时间理论”了。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存在形式。二者历来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战争中,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至少从抽象的、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时间之于战争,同空间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对战争和作战行动的影响时,空间总是被置于比时间更为优越的地位。《孙子兵法》虽然也提出了“兵之情主速”,“兵贵胜,不贵久”的传世格言,但相比之下,13篇中有2篇专门论述空间因素(地形篇,九地篇),对于空间因素的认识却更为深刻。即使到近代,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日臻完善,海权论、制空权甚至制天权理论先后登场,对军事空间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而今天,如果说在战争领域“空间在减值”的说法尚有些争议的话,那么“时间在增值”这一论断却是人所共识。过去战争中的很多奥妙大都是围绕着空间因素来筹划的,现在则更加强调围绕时间因素谋胜算。
有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所发生的36次较大规模战争和战略性军事行动的开战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战争爆发时间多在夏秋季节的规律性结论。以往的战争,从边境交战到决出胜负,超过5年以上的,17世纪占40%,18世纪占34%,19世纪占25%,20世纪占15%。显然,战争持续时间呈现出随着军事行动强度和效果的提高而缩短的趋势。强军对弱军作战一般致力于速决,而弱军对强军作战则好求持久。“战争持续时间>战役持续时间>战斗持续时间”的传统军事时间结构,在近期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中明显地表现出将“>”变为“=”,即“三合一”的时间特点。“闪击战”和“战争初期”两个术语的出现,反映了20世纪前期战争的时代特点。
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时间层次、时间结构、存在形式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怎样从理论上对这种变化进行概括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