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我在世博园的新闻中心参与世博“北京周”的开幕式,看着争奇斗艳的场馆建筑和如织的游人,很是震撼。这个新平台展现的是世界和中国一起前进,而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世界的新篇章;而这里所期许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
世博会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上,成为中国人的一个象征性的新起点,一个世界各国跨文化沟通、世界和中国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回顾世博会和中国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命运有着复杂的历史纠结。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打开国门,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1851年世博会开始时,中国人就已经参与了世博会。早期的世博会是西方工业化发展到很高水平后的一个展示平台,也是一个西方向世界展现自己实力和影响力的盛会。参与世博会,看到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高度,感受到巨大震撼和精神启发的中国人感到自己的社会需要变革、需要发奋图强。
社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延续性。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必经的阶段,即需要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和高度的平台,一定要通过一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让世界看到自己的新形象。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崛起时,也有强烈地要展示自己的愿望。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进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社会,在经历了100多年艰难曲折后,在新崛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符号,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追求。从鸟巢、水立方到世博会的中国馆,中国人用抢眼的建筑,让人产生视觉冲击力。上海和世博园在展示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展示着中国在其新的历史阶段所具有的力量和分量,在展示“新新中国”的形象。
文化软实力是和硬实力结合起来的。最近人们经常谈论所谓“巧实力”,就是以巧妙的方式将硬实力和软实力接合起来的方法和路径。世博会正是各国“巧实力”的展现,没有很高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发展,不可能在当代条件下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文化,而没有文化底蕴和创意活力,工业和技术的高度也难以得到整合。没有硬实力就没有根基,没有软实力就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结合环保、低碳的话题,融合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观念,结合了人类对未来的畅想和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