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意义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6 11: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下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从国家到国民都在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对这一转型进程发挥了而且仍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两种教育:“使用网络”与“选择网络”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网络在全国人口中的普及率已经增至28.9%,超过了25.6%的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巨。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目前28.9%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比发达国家低许多。截至2009年12月,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了74.1%、75.5%和77.3%。因此,应该针对有学习潜力而尚未触网的青少年群体,开展“使用网络”的普及型技能教育。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偏低,仅为73.3%,而美国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在2007年即达到了91%。这个统计数据说明我国网民对互联网自觉、高效、有益的利用率偏低。因此,应该针对已成为网民的青少年群体,开展“选择网络”的提高型素质教育。

  总之,应该适应国情,分别针对两个群体开辟两条路径,确立不同的教育方针。前者致力于提高互联网的人口普及率,后者致力于提高互联网的资源利用率。笔者在第三届(2010)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上欣喜地看到,从发达的东部浙江,到繁华的首都北京,以至欠发达的西部甘肃,已开展了层次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

  意义三解:置于历史境遇中观照

  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受教个体有何意义?对我们赖以存在的社会整体有何意义?

  笔者认为,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和一代青少年置于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境遇中观照,可以得到如下三个判断。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