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出现造就了一群被称为E时代的青少年,他们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接受教育、创作文本、进行传播,网络已不只是一种媒介工具,而成为他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形态、思考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网络识读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在虚拟社会中健康成长,已成为时代的新课题。
数字化生存“赋权”
2009年的有关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75亿,占中国网民的一半以上。许怡安对青少年网络识读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上网时间越长的青少年,在网络法律能力及网络礼仪能力上的表现却越差,整体的网络识读能力也较差。
我国青少年虽然长期接触网络,但对网络仍缺乏足够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约束。具体表现为:一是网络使用行为失衡。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一些青少年将网络当成了娱乐消遣的工具,如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浏览色情网站等,甚至因为过分依赖,导致网络成瘾。网络识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规范青少年的网络使用行为,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二是网络认知不足。2008年7月16日《法制日报》刊登的《青少年“触网”风险增大 何以应对》一文显示,所调查的2.4万青少年中有近50%收到过不良信息,如黄色网站,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其中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使财产或身心受到侵害。另外,2009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疏堵结合 应对青少年网络伤害》中的数据显示,失足少年中,70%—80%受到网络有害信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针对青少年网络认知的不足及由此带来的巨大侵害,网络识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批判意识,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免疫力,防范不良信息的错误影响和腐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