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字起源,史传“仓颉作书”说,语焉不详。蔽于所闻,学者们则寄望于考古发掘,欲求新有所获。20世纪,新石器时代诸聚落遗址相继发现陶符,有学者视为原始文字孑遗。然而,这些陶符大多是散存的、个别的、孤立的,无具体语境,却费难究察。曾有学者试图破解,缺乏确证,鲜有认同。有鉴于此,拓宽思路,延展视阈,另辟蹊径,寻觅线索,探察征迹,多所求证,将新获识见同历史传说与出土遗物相比照参验,则可望求得推进。20世纪90年代始,本人尝试循此探究,剖析文字本体结构,稽考文字生发成因,参证文字相关史迹,辨察文字时代特征,曾经有所发见,兹举实例阐述。
“姓”,表示血缘关系,标志家族统系,原始社会即已有之。当初民由古人类学所谓“古人”,即“早期智人”阶段,进化到所谓“新人”,即“晚期智人”阶段,原始氏族制度形成,母系氏族公社建立。由于群婚,民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组织便由所从生之老祖母与子女及其女性后代之子女所构成,血统关系即按女系世代相承,后嗣皆从母姓。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