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和物质方面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另外,中国的磁悬浮列车无论在速度、技术还是数量上都让许多发达国家望尘莫及。这些成就至少说明了一点:中国有决心,而且也有能力在科技和物质发展方面与世界强国竞争,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中华民族的复兴,除了要显示科技和物质方面的竞争能力外,还要展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比起物质文化要复杂得多,也更难衡量,更难研究和探讨。比如国民的思想意识和心态就是非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非常难于捕捉的现象。中国国民的思想意识和心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更难研究和捉摸。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二是中国悠久的历史;三是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个相对平等、经济落后的国家锐变成一个贫富悬殊拉大的经济大国;四是中国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古国突然变成了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
中国的明朝对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侧重点与现在完全不同。明朝(甚至清朝)是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而轻视物质与科技发展的朝代,具有非常强的自身文化优越感,极力主张对传统与文化的尊敬和保留,而轻视科技发展。中国对当时在欧洲诸国间的竞争,对欧洲国家在科技和物质方面的进步、领土的扩张以及诸多的革命和运动(比如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都不屑一顾。当时中国的心态是“唯我独尊”。这种现象在社会学被称之为“文化主义”(culturalism)。
与文化主义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文化滞后”(culturallag)。文化滞后是指科技及物质快速发展,而非物质文化却滞留原地,甚至有所恶化。其结果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冲突,产生种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质财富的积累迅猛发展,但无论从法律、体制、机构或个人的意识以及心态等方面,都没有对财富分配进行充分的调整,从而导致社会上诸多的矛盾与冲突。
中国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应该可以被视为目前中国民众心态的镜子。这些事件包括在公众场合对民众的抢杀、暴力摧毁公共设施等令人发指的残虐行为。我们需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当前中国民众的心态为什么有如此深重的负面成分?二是中国应该如何建立专业机构、设施及组织人员在必要时调整民众的心态和心理?与经济高速发展相比,中国在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上显得有些困难,这充分说明目前中国存在文化滞后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资源。尤其重要的是,中国要有决心像发展经济一样认真对待和解决文化滞后所带来的问题。否则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中国在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