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复兴路上的国民心态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2 15:5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经历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洗礼,中国民众对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持有怎样的心态呢?对此,本报在6月25日至6月30日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100份题为“复兴路上的国民心态”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份。被调查者年龄跨度从18岁到50岁,涉及教师、学生、公务员、媒体人士以及公司职员等人群,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

  对于民族复兴,63.8%的被调查者持乐观态度,另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确定,剩余6.3%的被调查者则选择“其他”。一位被调查者表示,“相信中国会前进,但是我有点担心现在这种步伐是不是有些急功近利了,希望能够更稳重一点”。总体来说,民众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有信心的。(见图1)

  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依据客观事实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作出研判,显示了民众理性、务实的态度。但民族情感和历史问题这两个因素仍然在被调查者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说明历史的悲情还无法彻底从中国人的心头褪去。(见图2)

  在被问及面对国际社会,您认为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人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7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尊自信最为重要,其次是理性平和。超过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人应该以包容大度的心态去处理历史问题和国际纠纷。同时,复兴路上的中国,应以更加积极负责的态度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一位被调查者则表达了“不必太在意外界评价”的类似看法。(见图3)

  最后“请您简单谈一下对当今中国社会国民心态的看法?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开放式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社会浮躁情绪日益严重。有被调查者指出“中国确实正在走向强大,只是国民经常处于莫名的盲目自信和自卑之中。自信根源于对历史上强大时期的推崇,自卑则来源于近代的落后挨打”。还有被调查者感慨,“每当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中国人都能够非常团结。并且,伴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自尊心不断上升,面对大事能够积极、负责、主动。只是,国人在平和包容方面表现不足,遇事时有人媚外、有人愤青,这两股情绪很容易超出正常的限度,根本上还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自信、自卑、自怜以及自大是问卷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四个词汇。

  (说明:本调查问题均为多选项,故合计不等于100%)

◇您对中国的民族复兴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可避免会与其他国家产生摩擦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您对外部世界认知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面对国际社会,您认为民族复兴路上的中国人应该秉持怎样的心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