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研究的全球化涉及很多方面,但在这里我想指出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是中国哲学传统与世界其他哲学传统(主要还限于西方哲学传统)的对话和交流,其体现也就是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可的比较哲学。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承认,比较哲学远远落后于比较宗教的研究。早在几十年前,美国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mith)就指出,只知道一种宗教(通常是自己所相信的那种宗教)的人不可能理解宗教,甚至不可能理解自己的宗教。这样一种洞见现在已经被一般的宗教研究者所接受。相对来说,我还没有听到有哪位哲学家说,只知道一个哲学传统的人(这不仅包括研究中国哲学的中国哲学家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西方哲学家,也包括研究西方哲学的中国哲学家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西方哲学家),就不可能理解哲学,甚至不可能理解自己所研究的哲学。但在我看来,史密斯关于宗教研究所说的话对于哲学一样适用。密尔(John Stuart Mill)在其《论自由》一书中谈到思想和讨论之自由的重要性时也说,即使一个人所相信的是真理,如果没有得到相反意见的挑战,这种真理也会变成没有得到真正理解的教条。
向别的哲学传统学习体现比较哲学价值
比较哲学的功能不只是通过对不同哲学传统的比较而达到对各自哲学传统甚至对哲学本身的理解。比较哲学的更重要功能是在比较中从事哲学思考、哲学创造。而体现比较哲学这种功能的途径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例子,我在这里谈谈自己比较有心得的一种方式。尽管我们现在是在一种越来越全球化的氛围中接受哲学训练、从事哲学研究,但我们一般都是先立足于某种特定的哲学传统(home tradition)。对于以西方哲学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哲学家来说,西方哲学就是他们首先立足于其中的哲学传统。同样,对于以中国哲学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哲学家来说,中国哲学就是他们首先立足于其中的哲学传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