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种薯的温床:彝族地区马铃薯高产的生产体系
作者:haowj   日期2010-06-24 10:2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不仅是我国马铃薯的保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地区。该州的布拖县和盐源县彝族乡民种植的马铃薯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单位面积产量特高——每亩产量可以超过4000公斤。即使把4公斤的马铃薯折算成1公斤的稻米,其产量也要高出我国南方普遍种植的杂交水稻。然而,这一地区的彝族乡民并没有使用任何特殊的现代科技手段,而是凭借他们的本土知识和技术实现了马铃薯的高产。

  众所周知,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秘鲁,那里的安第斯高原是古代印加帝国的领地,而马铃薯则是该地的主种作物,后来西班牙殖民者把马铃薯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传到了中国。于是,一些科学研究工作者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凉山州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在某些方面与安第斯山很相近,遂进而推测马铃薯因此较容易获得高产。这样的推论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与凉山州的实情不完全吻合。因为在凉山州还生活着其他好几个民族,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纳西族,而马铃薯真正高产地只限于彝族地区。为此,我们只能从彝族的耕作体制中才能找到这种不寻常高产现象的答案。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