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9—30日于韩国举行的第三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就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发表了指导今后十年三国合作的《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文件。在这一文件中,三国提出将于2011年在韩国建立三国合作秘书处,加强三国合作的机制化建设,并承诺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
围绕着这一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专家们对记者表示,三国建立自贸区已经进入轨道,东亚特别是中日韩之间如果能够形成自贸区,会减少受到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中日韩三国之间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日韩政局动荡不构成阻碍
近日,日韩政局动荡不安。但专家指出,这将不会阻碍中日韩三国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金凤德表示,“中日韩一体化问题以及东亚共同体建设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任何一个政党上台后想要回避这个问题,想要扭转局面都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不符合国家间的利益。”日本国民渴望当前日本的局面能有大的改变,民主党上台后提出东亚共同体的问题,这是得到多数国民、政治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赞成的。
金凤德认为,“尽管韩国大国家党在地方选举中惨败,但是对于中韩关系以及在中日韩共同体问题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他分析,韩国大国家党和在野党的分歧主要在内政方面和对朝鲜的政策上,对中国以及东北亚的态度,以及中日韩一体化、东北亚一体化的问题,李明博和民主党之间并没有大的分歧。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入轨道
过去十几年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建立自贸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方面的建议已有很多,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金凤德认为,“此次三国领导人会谈对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具有开启性的意义,从领导人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三国建立自贸区已经进入轨道。”
中日韩三国签订《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承诺完成自贸区联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区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认为,这是进一步形成中日韩自贸区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日韩三方在制度层面上有了加快合作的意愿,承诺了联合研究的最后期限,使得三国的进一步合作有了明确的时间起点,具有很强的信号性意义。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实现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金凤德认为,中日韩形成自贸区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政治、安全以及东北亚生态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中日韩建立自贸区以及经济一体化是非同一国际安全体系国家层面的经济一体化,因此意义重大,但是难点也在于此。”
国际上其他两大主要国际经济体北美和欧盟都已经形成了自由贸易区,由于自贸区的机制安排会对区外贸易伙伴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使得尚未形成自贸区的东亚经济体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利于三国之间经济、政治等关系长远发展,对消除以前的误解和积怨都有很大好处。因此,自贸区的建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还具有一些非经济的影响。
王玉主特别指出,“中日韩提出设立秘书处,表明东亚三国除了在过去操作性层面上取得进展,在制度性层面也开始有所突破。”他认为,秘书处对于联合研究最终能否形成一个相对积极的成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农业问题需审慎对待
自贸区是把双刃剑,在给三国带来利益的同时,对各个成员方来讲,仍有需要让步的地方。宋泓表示,“整个市场开放的过程都是类似的,是一个双向开放的过程,你要对其他国家做出让步,开放自己,那么其他国家也会做出类似的举动,这是一种统一的、开放的市场理念,各个国家发挥自己优势,就会形成一种大的市场格局。”
在经济领域中,农业问题是中日韩建立自贸区和经济一体化的最大问题。金凤德指出,日韩一些权威性机构做过内部研究,都认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对自己都有利,但是唯一最担心的就是农业问题。目前,日韩的谷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27%—28%左右,是一个不够安全的指标,而中国该项指标还比较高,一些国内学者考虑如果建立自贸区可能会给中国农业带来很大机会。
金凤德认为,“三国对农业问题的担心论、机会论都是错误的,农业问题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在农业问题上,三国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一方面,由于资源禀赋和传统的农业土地制度等问题,三国都是农业弱国,中日韩三国为了确保农业安全,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同样的声音;另一方面,三国的农业资源又有很多各自不同的优势。日韩的优势在技术、自然资源等方面,非常适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而中国从过去的“南粮北调”逆转为现在的“北粮南运”,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北稻南运”是很不合理的。他指出,将来中国的粮食问题可能和现在日韩面临的问题很接近,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不是在人们的口粮上而是以玉米、大豆为主的饲料上,如果实现一体化,中国应该敞开进口日韩的大米,中国的北方要腾出更多的耕地和水资源来种好玉米、大豆和小麦。
中日韩三国应增信释疑
中日韩在经济上相互依赖,金凤德强调,“如果解决了农业问题,三国的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但是,三国在社会文化、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多摩擦,由于历史方面的问题,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和形成是一个增信释疑的过程。
宋泓指出,日本在历史上对中国和韩国都造成过伤害,因此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深刻的反省,否则没有信任基础,对三方合作都不利。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自己也应该发生变化,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在处理中日关系上,应该认真考察日韩之间的做法。王玉主指出,“日本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纪律性的国家,韩国也是一个团结性很好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金凤德认为,“我们对日本的研究和理解相对日本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不大相称。”宋泓也强调,三国长远的发展不能总是局限于过去历史的恩怨中,应该向前看,对三国都有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