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五届论坛在苏州开幕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世界经济
本报讯(记者陈静 通讯员任达宣)5月29日,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五届论坛在苏州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二十余个国家的近二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以“资本主义危机与出路:21世纪社会主义”为主题,由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共同举办,旨在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察和研究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揭示其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探讨促进全球经济、各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对策,更快、更好地为全球人民谋求福祉。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英文版)首发式。此外,论坛颁发了2010年度“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等八名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保加利亚的学者荣获此奖。
清华打造绿色大学模式 设立绿色大学建设专家委员会
本报讯(记者陈静 通讯员高松)5月27日,18位来自高校与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负责人受聘为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专家委员会首批委员,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钱易院士被聘为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陶德田被聘为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致辞。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宜明、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焦志延、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江南大学副校长纪志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叶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民、清华大学教授卢风等在受聘委员之列。
据悉,为深化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各领域在发展中对复合型绿色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特设立绿色大学建设专家委员会,以指导和帮助清华建设覆盖课程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绿色人才培养体系,创建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特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绿色大学模式。
“经济每月谈”专家认为中美关系的要害是战略互信
本报讯(实习记者刘方园)5月27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十一期“经济每月谈”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经济每月谈”活动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合作”为主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陈永龙、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傅梦孜参加会谈并发表主题演讲。
张燕生在演讲中表示,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合作对话中,中美重申两国的创新政策,将与非歧视性原则保持一致,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杨洁勉针对中美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中美关系自奥巴马上台一年半来,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是稳开,二是低走,三是回暖。陈永龙在发言中表示,中美关系的要害是战略互信。他提出,理性地看待对方以及双方之间的问题、差异或者矛盾,是建立互信的重要基础,双方应当崇尚沟通,而不是相互埋怨或者指责。
据悉,“经济每月谈”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自2009年7月开始每月举办一次的活动,每期一个主题,邀请专家进行互动研讨。此活动旨在打造开放式的研究平台。
首份《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在京发布
儿童福利事业需多元化发展
本报讯(记者郭烁)6月1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共同在京举办了中国儿童福利政策论坛活动,并发布《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这是国内首份聚焦儿童福利政策的报告。
报告指出,在目前社会政策领域倡导政府主导责任回归的大背景下,应鼓励儿童福利事业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展开合作,实现儿童福利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独立的国家儿童福利系统。
报告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应将儿童福利纳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建立专门的儿童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儿童大病救助、残障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推广对于单亲家庭乃至所有儿童的福利津贴制度等建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魏英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到会致辞。据悉,中国儿童福利政策论坛是“她的名字是今天——中国儿童福利周”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政策研究所执笔撰写。
华中师大博雅大讲堂77期开讲 “扁平化”与实质性分税是地方财政出路
本报讯(记者鲁小彬 通讯员徐金龙 王小占)近日,在华中师范大学第77期博雅大讲堂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题为“中国地方财政现实问题”的专题讲座中提出,财政就是“以政控财,以财行政”。
他将我国财政形态的发展轨迹归纳为“供给型→生产建设型→‘经营管理型’的探讨→‘振兴财政’的努力→‘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提出与进程”,我国财政体制则相应从“总额分成”、“分灶吃饭”演变到“分税制”。
他认为,现行财税体制分配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等现象,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具有过渡化色彩,省以下基层财政体制没有彻底贯彻分税制。
对此,结合当前“乡财县管”及“省直管县”的试验与改革,他认为地方财政的思路与出路是“扁平化”与实质性分税。即“七个一”的体现与落实: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再加上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转移支付以及完善的制度建设,财政层级由原来的五级变为中央、省、市县三级,让能更好地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税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学术文化周献礼复旦大学105周年校庆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赵宴群)5月25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5周年第44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400多名复旦师生齐集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传统盛事的到来。
从1954年起,复旦大学就确立了在校庆期间举办科学报告会的学术交流机制。迄今,复旦校庆科学报告会已经举办了43届。在105周年校庆之际,复旦大学第44届校庆科学报告会首次将学术活动延展成为校庆学术文化周,通过借鉴现代学术活动形式,进一步弘扬复旦的优良学术传统。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以“大学的学术使命与社会责任”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他指出,学术使命是一所大学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一流的大学在21世纪的生存将取决于大学内部对学术精神的崇敬。近年来,国内大学的学术精神有所消解。我校之所以要举行学术文化周、挑选优秀的年轻教师作报告,就是要提倡认真的学术态度和诚笃的治学精神。杨玉良强调,只有坚守学术精神才能实现大学的学术使命。在大学里坚守学术精神,主要体现为坚持诚笃,把追求真理作为一种德行;坚持独立,在校内建立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环境;坚持超越,把具有超越性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完美结合。
据悉,在5月25—31日的校庆学术文化周期间,复旦园内举办了一系列密度大、质量高的学术文化活动。
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 落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报讯(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张静)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的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日前在陕西杨凌农林博览园正式开馆。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和图文资料,系统全面展现了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辉煌成就。
据介绍,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全馆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博物馆按照历史顺序布展,分为“原始农业厅”、“三代农业厅”、“汉唐农业厅”、“宋元农业厅”、“明清农业厅”和“近现代农业厅”六部分,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实物、雕塑、光电以及场景再现等多种手段,其中历代农业工具、种子、生活用品等农史实物达到2000余件,包含历代珍贵农史文物500余件,清晰展示了我国农业起源、发展的地域性特色。
位于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农业高等学府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这所学校就开始了对农业史的研究,不仅形成了以珍贵、系统传统农书收藏为特色的馆藏基础,而且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武学表示,学校将把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建成中国农业历史文明的教育基地、创新基地和交流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