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
作者:haowj   日期2010-06-24 09:4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前我国的沿海和海洋开发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沿海经济区的开发从渤海湾、山东半岛、江苏沿海、海峡西岸,直到北部湾地区,已先后进入了发展的规划和实施阶段,不少地区已从沿海开发延伸到近海岛屿,并开始了人工造岛工程,沿海和海岛已成为我国最有希望的发展“热土”,我国迎来了亲近海洋、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我国沿海地区经过几千年开拓、发展,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灿烂的蓝色文明,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因此,沿海经济带或“蓝色经济区”的建设,首先应当是文化的建设,而不是单一的产业园区的打造和唯经济是讲的特区。在第二个“国际海洋日”到来之际,我们不仅要想到海洋经济的发展,也要特别关注我们悠远丰厚的海洋文化,把海洋文化建设作为海洋经济区发展的有机部分和先导,并作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的海洋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深入普查和紧急抢救海洋文化资料

  我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历史上尚未做过系统而深入的调查,对相关资料也没有做过全面的发掘和精细的登录、收藏与整理。我国的海洋文化领域涉及海洋渔业文化、海洋盐业文化、海洋交通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神话传说、海洋民间信仰、海洋军事文化、海洋饮食文化、海上移民文化、海洋名人文化、海洋图志文化、海洋诗文、海洋艺术、海洋旅游文化等方面,我们需要一一加以调查,以建立起一份比较完备的海洋文化资料。

  这项工作需要有项目、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支持。可将海洋文化的抢救性普查列入国家或经济区所在省的专项经费项目或“十二五”规划项目,鼓励并组织多学科的人才参与到普查工作之中,并将文化资源的调查作为沿海发展战略的前期工程之一。海洋文化的普查要有政府的参与,对普查的成果需要及时发布,并建立相应的资料库和资料馆,除了靠调研中搜集、整理的文化资料外,还要广泛征集相应的文献资料、音像资料和实物资料。就文化资料的形态而言,海洋文化资料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语言文化和精神文化诸种,不可重此轻彼,或只见其有形的遗产,而忽略其无形的成分。

  海洋文化的普查和调研需要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对项目参加者和协力者进行普查培训,编制调研工作手册,设计相关的图表,并及时对资料加以汇总、分析和研究。在沿海经济区建设的规划及启动之时,着手这一项目具有文化抢救与保护的意义,同时有助于蓝色文化产业的因地制宜和准确定位。

  板块与整体的统一规划


  目前,渤海湾、江苏沿海、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北部湾等沿海经济区已形成相互连接、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文化与经济板块的分别规划,一方面可从自身资源出发,凸显区位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纳入中国沿海发展战略的整体框架,构成统一规划的一个部分。不仅经济产业布局要有板块与整体的分合统一构想,就拿海洋文化的建设来说,也应注意不同区位间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也就是说,我国的海洋文化建设既要找到不同板块的特色文化资源,又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构筑中国海洋文化的整体风貌。

  我国的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不仅要在各沿海经济区内有所体现,而且应有上下呼应、左右联动的机制,把分散的地方优势文化资源整合成推动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海洋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并进

  我国的海洋文化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包括海洋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海洋神话、海洋传说、海洋民俗、海洋信仰、海洋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亲近海洋、认知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记录和智慧结晶,应通过传承与保护的方式加以珍视,使之不会随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而消隐、衰亡。传承、保护是我们海洋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新文化的前提。

  我们的海洋文化亦有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和机遇。海洋饮食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海洋民间工艺、海洋文化创意等,均可走发展文化产业之路,并在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经济、传统与时尚、审美与消费的交融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洋文化产业群建设和文化产业多样性保持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应用的新方向,在这一发展中,也要关注区域性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群的建设,从而迈大产业化的步伐。海洋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自成结构的系统,主要包括“海洋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创意”、“海洋文化生产”、“海洋文化产品”和“海洋文化市场”等基本部分。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因资源、人力、市场的带动,必然推动产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形成,出现以地域性和专业性为标志的产业群。所谓“海洋文化产业群”,就是“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一方面它可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期而然地自发形成;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国策加以主动建设,其建设既有利于对海洋文化丰厚资源的有序开发,也体现了对新的海洋文化业态的积极培育。在海洋文化产业及其产业群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以体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海洋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避免雷同、单一的产业复制。

  扩大海洋文化的国际交流


  中国海洋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国际的大环境,应当同东亚及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间建立并扩大交流与合作关系,在营造和平之海、友好之海、合作之海、幸福之海的过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历史上郑和等伟大的航海家就曾把中国的海洋文化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当代中国沿海的开发也可以用“请进”与“走出”的方式,借助海洋的媒介,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以展现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海洋文化交流项目,建立相关的交流基地,甚至共同开发某一海洋文化资源,以使我们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发挥更大的包容与辐射作用,展现出更强的融和力和影响力。为此,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海洋文化节活动、海洋文化学术研讨等,扩大与其他海洋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们的海洋文化成果、海洋文化产品也要借助交流平台和国际市场远播域外,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海洋文化对蓝色经济的引导。

  我们相信,中国的海洋文明一定会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