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广州,素为百粤枢要。风和景明,四季花香。明清之世,长期独得中国对外贸易港的优势,华盖云集,商贾潮涌,造就了都市的繁荣与辉煌。正是这城市的繁华,养生出陈氏书院的富丽堂皇、庄重淡雅。
有一说法,陈氏书院由广东全省七十二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清光绪十四年(1888)筹建,十六年动工,二十年落成,历时七年。奉祀陈氏先祖及历代有功有德之人,故俗称陈家祠。各县陈氏子弟,皆得读书就学其间,属家族书院性质。唯招生不久,即有书院改制之议,院中生徒无多。至三十一年,诏令废除举行千余年的科举制度,陈氏书院遂改作陈氏实业学堂,授受职业技能知识,书院历史从此结束,但其教育功能得以延续。
民国期间,随学制变化,先后改名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聚贤中学,一直弦歌不断,其专属陈氏一族的性质开始淡化,日渐成为社会公众场所。
1950年,设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于此。1957年,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学校迁出,全面整修。1959年,辟为广东省民间工艺馆。1960年、1988年分别升格为广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