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关塞,是中国传统时代一种相当独特而复杂的地理景观,既有地理基础,又具人文底蕴。悠久的历史变迁塑造出许许多多闻名遐迩的著名关塞,因此,提到“雄关”、“名关”之名,总能激起中国人心中复杂而强烈的情愫。
关于“关塞”或“关隘”的功能,古人已有明确的界定,诸如“关,闭也”,或如“关者,境上门也”,又如“塞,边塞也”,“险阻曰塞”。与“关塞”相近或相似的词语还有不少,如“关防”、“关禁”、“关隘”、“关卡”、“险关”等等。在不少古代文献中,常常将“关口”、“关津”、“关梁”列为一类,不免令人困惑,因为就其本义及实际功能而言,“关”与“口”、“关”与“津”、“关”与“梁”恰恰是相矛盾的。“口”、“津”与“梁”的目的在于沟通,而“关”、“塞”、“隘”的作用则在于控御与阻遏,即古人所称“关以阻陆,津以通水”。不过,将其归为同类的做法,恰恰显示出中国传统交通建设中的一大特征,即疏通与钳制相结合,并非追求一味的疏通或钳制。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