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就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意识形态。此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数十次朝代变更,经学形态发生了多次变化,但经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却基本上没有被动摇过。
纬书可以说是经学发展的一个变种。其思想因受谶的影响,诞生之初就与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认为,谶与纬异名同实。如顾颉刚在《汉代学术史略》中说:“谶,是预言。纬,是对经而立的。……这两种在名称上好像不同,其实内容并没有什么大分别,不过谶是先起之名,纬是后起的罢了。”其学生陈槃对此作了系统论述,认为谶、符、録、图、书、候、纬,汉人通用,同实异名。这种看法现在已几成定论。
但是,从字义和历史来看,二者不同。从字义来看,谶是应验的意思。《说文·言部》说:“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释名》说:“谶,纖也。其义纖微而有效验也。”而纬则是与经相对应的意思。《说文·糸部》说:“经,织從丝也”、“纬,织横丝也。”段玉裁注曰:“‘织横丝’者,对上文‘织從丝’而言,故言丝以见缕,经在轴,纬在杼。《木部》曰:‘杼,机之持纬者也。’引申为凡交会之称。汉人左右六经之书谓之祕纬。”可见,谶与纬含义完全不同。此外,谶的形成要早,而纬则是在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之后才逐渐形成的。陈槃等人虽认为谶纬异名同实,但也认同谶的形成早于纬。且从内容看,各个纬书都与其相对应的经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它们以其相应经书命名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