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关注人的幸福和发展是经济学的本来目标
作者:haowj   日期2010-06-29 10:5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主流经济学的逻辑从效率出发,以效用替代价值分析,到边际分析方法取得统治地位,经济学的工具理性逐渐冲淡了价值理性的分析传统,对幸福命题的分析目标也背离得很远了。

  经济学作为致用之学,本该在探求如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兼顾人对尊严和幸福的希冀。但我们从经济学术语(如专业化、交换、供求、成本、竞争、货币、增长等)中可以发现,经济学在获得如同力学般严谨的逻辑的同时,却给人冷峻的感觉。经济学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丢失了对人的关怀和对幸福的追求呢?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古典时期,经济学本来在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之间是存在一个契合点的,即理性人趋利避害的自利性选择有一个经济伦理的约束,这便是后来帕累托改进条件所要求的不损人前提下的利己。可是经济学本身承担的最大化利益的学科任务,以及不断引入数学工具和抽象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使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工具理性占上风的学科,朝着“中性”的、非价值判断的、“非道德”选择的趋势发展。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