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学术界,关于“表演性”(performativity)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息,其中尤以德里达与分析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为主的马拉松式笔墨论战最为激烈。德里达在1972年出版了一部批评奥斯汀的著作《署名活动的语境》,奥斯汀的学生约翰·塞尔随即发表一篇反驳德里达的文章“重申差异性:给德里达的答复”。随后德里达出版了《有限的内涵:ABC》,猛烈反击塞尔的批评。之后,一大批语言、哲学和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学者卷入学术争论。
在一片喧嚣当中,英国罗特里奇出版社在“新批评术语”系列中适时地推出《表演性》(詹姆斯·洛克斯莱著,2006年)这部书。作为一部讲述概念谱系的导论,该书对于表演性理论的起源,即奥斯汀的施事行为理论,作了相当详细的分析和阐释,但是对于文化研究领域表演性的讨论相对较少,对于表演性理论内的差异性没有进行足够的分析和归纳。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