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抗战初期的工业西迁是中国工业史上的一次突变
作者:haowj   日期2010-06-29 14: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1937—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日寇的野蛮侵略,打断了中国工业化的缓慢进程,造成工业生产能力的极大破坏,八年抗战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篇章。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保存战时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沿海沿江地区的大批工矿企业奉命内迁。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曾经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湖北钢铁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大后方钢铁工业的基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938年初,随着正面战场上的节节失利,湖北形势日渐紧张,战火迫在眉睫,日本飞机对武汉的轰炸日趋频繁。1月25日,汉阳铁厂、裕华纱厂等重要企业受到日机轰炸,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预见到战争期间对于钢铁制品的需求将越来越急切,重新购置机件设备创办新厂又缓不济急,因而抢救以武汉、大冶为中心的湖北钢铁工业,保护仅存的钢铁生产能力,逐渐成为朝野各界的共识,并得到各民众团体的积极支持。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