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大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其生活方式、身心健康和价值理念等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负面效应:“网络少年”层出不穷,一些青少年在大千信息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沉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刘云山同志曾就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特别指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
这种标本结合、内外因结合的综合治理,要求我们意识到网络公共政策是青少年与网络之间的“防火墙”。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管理的立法和规范,另一方面要提高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目前还缺乏各级党政部门公共政策的支持,亟须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识字的启蒙形成知书达礼的教养,文学的启蒙形成文学素养,信息社会媒介的启蒙则要通过教育使人们深入认识置身其间的媒介的知识,具备媒介素养。这种获取、分析、判断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不仅是传统素养概念的延伸,也是信息时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