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童年研究开始成为国际人类学研究中一个新的方向,一些相关组织开始建立,比如2001年“儿童、青少年与童年人类学委员会”的成立。该组织成立的初衷是鼓励“将儿童视为积极的参与者”的儿童研究,这与此前惯常的仅仅将儿童视为“研究之物”的做法大相径庭。
把童年作为研究对象,源于成人—儿童二元的思维定势和模式,但是这种定势和模式在童年研究中的有效性是有限的,它往往无法透悟童年的意义之维。童年研究需要引入儿童的声音,才可能真正理解童年对不同生存状态下的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因此,这里值得我们应用人类学的“主位”研究方法来化解把童年仅仅视为研究之物所产生的种种局限。人类学中的主位研究侧重从被研究者的文化内部的角度去分析异文化,研究这一文化是如何与研究者发生关联的。它反对研究者的“先入之见”,主张尽量站在研究对象的角度去思考。童年是儿童成长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如果要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理解作为儿童特有现象的“童年”及其文化的独特性,那么,就不能忽视童年的主位研究,从儿童内部、像儿童那样来感同身受地体悟童年及童年文化。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