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盛明杂剧》:董康刻本精品
作者:yulu   日期2010-06-21 16:4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自1985年中国书店书市开始,收藏古籍的书友逐渐多了起来,到1993年第一次古籍拍卖会,古籍收藏渐入佳境。随着眼界的开阔,新入藏书圈的同好慢慢品味出“书囊无底”之语的真实含义,由见书就买转入专题收藏,从古籍的外在形式而非内容上分类,红蓝印本、套印本、活字本、宋元明刊本、版画插图本、殿本、民国新善本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古籍收藏热的特点。

  清末民初,有一批藏书家如陶湘、董康、傅增湘、周叔弢等,翻刻了一批珍罕古籍,因其眼界高、实力强,他们所翻刻的古籍无论从底本之选择、版刻之精美、用纸之特殊、装帧之讲究均可称得上精益求精。而这些书的印量大多在百部左右,个别的印三百部就算量很大了。例如周叔弢所刻之《孝经》当时印了一百部,送朋友二十余部,而几十年来,市面上极难得见,寒宅所藏之一部,是弢翁赠给傅增湘的,皮纸精印,开本极阔大。傅氏亦爱是书,亲笔题签,落款处特意注明“叔弢见贻”。之前到天津图书馆观书,承李国庆先生厚爱,得以进得善本库,其中有一排书为弢翁捐赠,随手翻之,赫然见其所刻《孝经》五六十本在焉,仅蓝印本就有十多册,市面上见不到是书,不足怪矣。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