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合法性的国家主义规范使大量国内压迫、种族歧视、甚至种族灭绝存在,即便在某些场合中有着强烈的国际反对,但不干涉原则也使撤销对特定国家主权身份的努力根本不可能。这也正是非洲出现大量“失败国家”的原因之一。
历史的动态发展是绝对的,仅“非洲”这一概念便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1500年开始的地理概念发展到1760年之后的经济概念,再到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概念;而在1960—1970年非洲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远大于其同期的经济影响;2001年“9·11”事件后非洲的政治重要性、能源重要性又有大幅上升。
相对于亚洲国际体系或其他的地区性国际体系而言,非洲国际体系有两大界定性特征。一方面,在与整个国际体系的关系上,非洲国际体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的,尤其明显地体现在非洲的边缘化地位上。另一方面,非洲国际体系处于一个双重转型时期。
非洲:一个“失去的大陆”
经济上,非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升反降:1992年的非洲人均收入只比1970年增长了73美元,而同期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至少是其6倍以上; 1999年整个非洲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50美元,黑非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160亿美元,人均仅490美元。如果把南非排除在外,黑非洲地区的人均收入则为308美元,而这些国家背负的外债却达到人均365美元。非洲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也在持续下降。1996年,非洲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这还不如其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很多人都把非洲看做一个“失去的大陆”,这一观念也主导了对非洲的发展援助的讨论。因此,毫不奇怪的是,自1992年以后,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援助额就开始逐渐下降:如果以1991年的固定价格和汇率计算的话,已经从1990—1991年度的177亿美元降到了2001年的138亿美元。来自发达的西方国家的援助条件却增加了,而且变得日益苛刻,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再殖民化”现象。尽管21世纪头几年,非洲的经济增长加快,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凸显了非洲经济的基础不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