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蕴涵多重伦理关系,不仅由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多元性、多样性,而且这些关系还具有普遍性和公共性。
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普遍性,是人类整体及其每一个体为了生存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工业文明推进,人对环境的依赖性愈益明显。因为“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共性在上述有的关系中表现为直接性,如人—阳光、人—大气、人—水等关系。而在另一些关系中则表现为间接性,如人—土地、人—矿藏(能源)、人—森林等关系。
当代环境伦理问题突出表现由控制环境到环境控制,即人类试图借助科技与经济的杠杆控制环境,事实上却处处受制于环境。由于科技与经济走向单向度的量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轨道,与之相应的各种环境伦理问题不断出现:水污染、水资源的枯竭导致人—水关系紧张;土地沙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土地关系恶化;温室效应、气候异常导致人—大气关系变异;以消耗资源为主的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人—资源关系紧张……
马尔库塞曾将各种环境伦理问题归结为三重悖论:科技—经济与环境的悖论、科技—经济与资源的悖论、科技—经济与幸福的悖论,其核心问题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由此导致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极度紧张。这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偶然现象,而是全球性问题,而人与自然环境伦理关系的极度紧张,又进一步加剧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为了自身利益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争夺,导致局部战争的频发,使环境伦理问题更为恶化。正如马尔库塞所揭示的那样:“在现存的社会中,尽管自然界本身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着,但它反而成了用来控制人的另一个层面,成为社会延展出来的手臂及其对人的抗力。商业化了的自然界、污染了的自然界、军事化了的自然界,不仅在生态学意义上,而且在实存本身的意义上,切断了人的生命氛围。”由于掺杂了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博弈,多元性的环境伦理问题愈发复杂。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