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史与思:中国哲学的当代视阈——访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
作者:duanxp   日期2010-06-29 15:0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5月15日,恰逢清华大学哲学系建系85周年,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杨国荣教授,就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做了交流。

  学术传承与中国哲学研究

  记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逐渐呈现多样的发展趋向,您在这一领域中也有颇多著述,去年出版的《杨国荣著作集》便汇集了您的研究成果。读您的论著,往往可以领略到一种较为独特的风格,能否就此谈一下?

  杨国荣:谈到研究风格或学术风格,我想,这与冯契先生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恐怕难以分离。我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传统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奠基者冯契先生20世纪30年代时便师从清华的金岳霖先生,50年代初到华师任教之后,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洗礼的同时,也把清华的传统带到了这所学校。注重理论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哲学路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相结合,以及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研究的互动,则逐渐构成了华师哲学研究的独特学术传统。我的治学之路正是在这一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

  记者:从内在学术脉络上看,作为冯契先生的学生,您一定比较深切地感受到了以上传统。

  杨国荣:确实如此。我后来一再提到的“史与思”统一的研究路向,其直接之源就可追溯到冯契先生。

  记者:能简略谈谈这一研究路向吗?

  杨国荣:概括而言,理解以往的哲学,既离不开历史的眼光,也需要以深厚的哲学理论作为背景。历史的叙述应当与理论的阐释结合起来,由此才能揭示以往哲学的深层内涵,并再现历史上哲学家的智慧历程。同时,哲学史的研究也无法停留于就史而论史,它同时也应当为今天的哲学思考提供深沉的理论资源。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