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主张借鉴西洋画改良中国画,但他不讲中西绘画融合,并斥之为“中西合瓦”,而主张“中西分璧”。真正有思想的人都不会将借鉴西方的画法说成是中西绘画的融合,鲁迅讲拿来主义,张之洞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毛泽东讲“洋为中用”,都说的是借鉴。说“中西融合”则缺乏主体意识。
陈传席,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史家、理论家。著有《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绘画理论史》、《陈传席文集》(九卷)等著作。2010年5月,陈教授就中西绘画的差别、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画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并介绍了他的治学经验。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记者:学术界曾讨论中西绘画的根本区别是,中国画受道家、儒家思想影响,西方绘画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陈传席:我认为这种观点存在局限,中西绘画的根本区别是物质的区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且唯一生产丝帛织品的国家,丝帛用于做衣,也用于写字、绘画。所以,“绘”是“丝”字旁。在丝帛上绘画,只能用柔毫、墨水、薄彩。而西方比中国晚得多才有亚麻布,且十分粗糙。在这种布上绘画,只能用棕刷、蛋清或油料调色,一笔笔堆上去。所以,中国有水墨画,西方有油画,这是根本的区别。儒、道和基督教思想的产生,是后来的事。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