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避难所假说”(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PHH)认为:由于严格的环境标准(环境规制成本)显著提高了污染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为了躲避本国严格的环境标准,发达国家的污染工业将到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低)选址;或发达国家扩大污染产品进口,以替代本国的污染产品生产,进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世界的“污染储藏地”。很多学者也指出,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造成了中国整体环境质量加速恶化,一些污染损害甚至是无法恢复的,这与中国吸引FDI的初衷相背离。
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与影响贸易流向的因素类似,部分国际投资流向,特别是“南—北”之间的投资流向至少由要素禀赋驱动,即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包括环境要素)。因此,资本密集型企业倾向于到资本丰裕的国家(发达国家)选址,资本密集型企业通常也是污染密集型企业,例如钢铁和化工行业。因此,与“污染避难所假说”相反,“要素禀赋假说”(或称为“资本—劳动力假说”)认为发达国家反而成为了世界的“污染储藏地”。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发达国家依然拥有资本密集型商品(污染密集型商品)生产的国际竞争优势,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造成本国的环境恶化。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