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希腊化哲学的问题和路径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06 14:5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代西方思想无疑发端于希腊化和古代晚期,现代性向度由此得到塑造。就编年史而言,希腊化可以上溯至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下至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此后至公元6世纪可以算是古代晚期。就思想史而言,希腊化时期则一直持续至公元6世纪。

  在这漫长的千年中,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的影响是主导性的。虽然公元1世纪基督教兴起于并最终福音化罗马帝国,然而思想的智力基础及其形态仍然是希腊化哲学。从公元2世纪开始逐渐成形的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中世纪人们对柏拉图和基督教的解释,都清楚地表明了希腊化哲学的支配力。以学派而论,在公元3世纪,虽然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作为机构性的存在已经解体,但依然相当活跃,斯多亚学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意识,其思想要素为随后兴起的基督教思想提供了极具解释力的基本概念。无论卡帕多西亚教父对灵性生活和三位一体神学的理解,还是奥古斯丁的情感、自由意志和神意论的阐释,都与斯多亚学派的强大影响有关。隐修主义运动则确立一种内含希腊化思想的生活方式,对西方社会及其精神形式造成影响,成为15世纪以来新教精神的构成要素。新柏拉图主义也与斯多亚学派有重要关系,尤其是如果脱离斯多亚学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而仅仅依赖柏拉图的著作,是无法准确解释普罗提诺的,学者们也倾向于认为影响中世纪的主要是新柏拉图主义。如同基督教传统一样,希腊化哲学为这个千年确定了思想和生活的基本形态。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