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是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
中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高考存废之争,这也是高考改革诸多争论中最为激烈的问题。高考存废之争也称为“统独之争”,“独派”或“激进派”学者认为应该取消统一高考制度,代之以单独考试等多样化的招考制度;“统派”或“稳健派”学者认为统一高考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招考制度,应该坚持实行。
取消统考提议时有出现高考改革讨论持续升温
有些论者主张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取消高考。1997年7月7日(是年高考第一天),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张保庆在检查北京考点时强调,要继续深化高考改革,“最终目标是把高考权下放到地方和高校。将来逐步做到由各高等学校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选择考试科目和门数,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要报考的高校及专业所要求的科目和门数,从而使学生和学校都增加选择的范围和余地”。这一说法被人理解为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各高校单独招考。此后多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取消统一高考的提议。
在2007年7月召开的“1977—2007: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高峰研讨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应该把高考放在历史长河当中的一个阶段考察……高考……一定有它不复存在的一天。希望我们能有更好的更合理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或者更多的人才选拔机制取代它”。 2010年1月,已不再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身为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又称:“我期望2020年时,能够取消全国统一高考,代之以更多样化、更便于人们选择的考试类型。”多家门户网站将该消息置于首页,此消息再次引发人们关于高考走向的大讨论。
自2003年开始试行自主招生以来,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多,至2009年全国有80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改革。2009年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5所高校宣布实行联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同时,北京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大学联合举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考试……自主招生的新闻令人目不暇接,让高考话题持续升温。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