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种典型的非营利性组织,但大学的非营利性并不是一个先验前提,而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是“非营利”而非“非盈利”
“营利”与“盈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营利”言说的是组织的经营目的,谋求利润谓之“营利”,反之则为“非营利”。“盈利”反映的是组织的经营成果,一个经营周期后收入大于支出为“盈利”,反之则为“非盈利”,或谓亏损。由于非营利性组织也可能盈利,所以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有利润,而在于对盈利的处理方式不同:如果盈利在组织成员之间分配就是营利性组织;如果盈利不能在内部成员之间分配,只能用于组织本身的发展,则该组织为非营利性组织。援引耶鲁大学著名教授亨利·汉斯曼的话说,非营利性组织更为本质的特征是“控制者并不分享组织的剩余收益”。由于大学的“盈利”不像企业那样归股东所有,也不能在大学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分配,而是直接投入到教学设施改善、学科建设等方面,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大学是典型的非营利性组织。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