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学界动态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31 15:2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考虑语境问题

  本报讯(记者张梦薇 通讯员袁银传 曹亚雄)4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雷声和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出席研讨会并分别演讲。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上,冯刚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考虑语境问题,中国化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而提出的,也是坚持民族性的成果,它侧重于因地制宜;时代化主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的语境问题,侧重因时制宜;大众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是理论创新的落脚点。

  武汉大学教授骆郁廷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说到底是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其本质是理论掌握群众,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武装和掌握群众,其实现过程是普及化、群众化、实践化的过程。中山大学教授钟明华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本身具有两重性,有作为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地域性的马克思主义,有作为实践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与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大众化。

  该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60多所院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学术期刊编辑参加了会议。

  霍米巴巴与杜维明在北京大学对话“现代性”

  本报讯(实习记者邢玉洁)5月20日,哈佛大学人文中心主任、英语系安·罗森博格人文讲座教授霍米巴巴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关于“展示现代性”的学术对话活动。会议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论坛、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

  据了解,此次学术对话主要就人文观念方面展开了积极的交流,涉及现代性阴影中的全球动力、移民和离散社群的伦理和精神面向、超越后现代主义、认同政治、印度和中国相互学习等领域。

  霍米巴巴指出,要不断超越现代性,并对现代性根本基础提出质疑;他强调过渡,认为过渡具有价值与道德意义,甚至提出要超越过渡;他认为语言翻译是不够的,翻译并非仅仅是话语问题,而且更需要以知识和文化为基础。杜维明认为,本土知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要更好地了解过去,以寻求探索未来方法,追溯过去不是负担,而是不可避免的进程。

  会议最后,两位教授一致认为,对话的目的在于互动,互相学习,承认不同观点,加强文化交流。

  浙江大学举办首届青年学者论坛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崔倩)5月15日,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召开首届青年学者论坛,论坛以“传承、跨越、合作、创新”为主题,与会青年学者交流了自主科研项目进展,探讨人文学科文科时代来临前的青年准备。来自人文学部人文、外语、传媒三个学院80余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活动。

  浙江大学副秘书长、人文学部主任范捷平教授以“浙大人文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题,系统分析了制约人文学科发展的思想、范式、实践等多方面问题,并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国形象的角度论述了人文学科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指出人文学科既要坚守关怀人与现实的品格,坚持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又要积极深入地参与现实生活与社会服务,开展人文教育,以大文科的观念和气度推动传统基础学科研究,推动人文学科与社科、信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研究。同时,人文学科要在国家“人文外交”格局下,加大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青年学者的研究特点和课题方向,人文学部分别组织了历史文化分论坛、文学分论坛、语言认知分论坛、传媒分论坛和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云南大学推广“实地研究”方法

  本报讯(记者鲁小彬)民族学、人类学“农村实地研究”实践创新暑期研究与田野调查学校建设项目将于2010年暑期在云南大学举行。此项目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供“农村实地研究创新平台”。

  据介绍,此项目以云南大学及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6个少数民族村寨调查基地为依托,以“实地研究”为核心,在与其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构建国内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项目具体由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面向云、贵、川、桂、藏和渝西部六省(市)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招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招收正式学员60人、旁听生30人,正式学员免交学杂费,免费安排食宿。授课内容将课堂培训与田野实践相结合,主要包括“实地研究理论”、“民族志研究”课堂授课和课题申报、实地调查研究。

  中国商事仲裁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夏明宇)5月16日,中国商事仲裁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上海大学商事仲裁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国务院法制办司长卢云华立足于仲裁法颁布15年中取得的长足发展(工作业绩方面正在赶超国际仲裁的先进水平),肯定了仲裁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解决纠纷需要的意义和运行机制。卢云华指出,全国每年仲裁受案率的不断增多是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而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依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生,同时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成长,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信任之上的。因此,区别于国外仲裁,我国仲裁事业不仅仅是仲裁员的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仲裁事业的考虑要放到国家的大范围之中。

  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于建龙表示,仲裁受案数与法院受案数的比例只占到2%左右,说明仲裁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应在拓展案源方面以及研究仲裁的规律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目前限制因素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费用太高;仲裁实践中办理案件拖的时间太长;仲裁裁决没有可预见性;急需培养一支德才兼备,懂得中外法律,能用双语仲裁的仲裁员队伍。

  中国仲裁法研究会秘书长高菲女士强调了仲裁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反作用关系,认为将研究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提上日程是应形势所需,势在必行。她指出,我国仲裁机构与国外仲裁机构不同,国外仲裁机构优势在于“人”,通过严格的选人程序保障质量,管理很少。

  《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本报讯(记者吴婷 通讯员李亚楠)近日,《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发布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纪录片的议程设置功能格外钝化,几乎没一部纪录片构成焦点话语或媒介事件,只有局部热点,缺乏整体热度。总体来看,2009年的纪录片娱乐功能越来越强,现实关注越来越弱;参与文化庆典越来越多,思考公共问题越来越少。从美学倾向看,2009年中国纪录片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杂糅特征,传统的格里尔逊模式、直接电影模式、真理电影模式与新型的混合模式共处,口述、动画、情景再现成为常规手段。从美学理念来看,纪实美学思潮让位于戏剧美学为主导的新思潮。

  《研究报告》指出,纪录片不是一种简单的影视产品,而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关系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传播、国际文化交流、历史文化解释权的重大问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部分。

  据了解,作为国内第一本《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从2009年开始,连续跟踪三年,几乎所有研究数据都是直接搜集来的数据。这是一次传播学、文化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交叉研究。

  质量工程座谈会在沪召开近十所高校主管副校长热议人才培养质量

  本报讯(记者郑巧 通讯员郑益慧)5月20日,由教育部、财政部主办的质量工程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指出,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是上海交通大学办学的根本任务,“质量工程”项目在提高本科教学的地位、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推进国际化办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近十所与会高校的主管教学副校长也结合本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具体情况相继发言。各高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二期项目的继续开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在各高校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质量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积极性才能做好。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对各高校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应该充分肯定“质量工程”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今后继续实施质量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各校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重申报轻建设;项目整体数量较多较散;绩效考核不够,需增强示范性;评审方式、管理方式有待于改进;如何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进来;学校缺乏自主性项目;宣传推广不够等七个方面的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对于规划后续质量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在“国际资本讲坛:纵论GDP诉求与国家综合实力”会议上指出

  未来一线城市产权房可能向小户型转变


  本报讯(记者张梦薇)5月23日,“国际资本讲坛:纵论GDP诉求与国家综合实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行。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预测,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部分自住购房者可能会选择购买更适合的小户型住房,开发商也会因此转向开发小户型。会上,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双聘教授何佳、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及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也分别作了题为“石油期货的‘期限结构’”、“中国的国家处境与国家战略:大危机之后的国家哲学”和“2010年宏观经济焦点:控制信贷与收缩流动性之困”的主题讲演。

  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高房价,贾康认为,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控制房价的难度将很大。他建议在房地产的交易环节和保有环节两个方面出台政策,控制房价。从美国来看,征收物业税后房价并没有下降多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每个国家的房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都会不可避免地上涨。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理的税收异常关键,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他最后预测,通过政策调控,未来的房地产走向可能是以小户型为主、需求合理、价格稳定上涨的房地产市场。

  据悉,此次会议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办。

  广东省社科联成立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

  本报广东讯(实习记者冯爱琴)5月1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广东省社科联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暨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座谈会。来自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市社科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据了解,首批入选专家委员会名单的共有40位专家,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担任专家委员会名誉主席,魏建飞、谢鹏飞、蒋斌、梁桂全、周义等5位同志担任顾问,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田丰担任主任委员。

  田丰指出,广东省社科界一贯有重视决策研究的传统,广东在改革开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实践的创新为理论的创新打下了基础。同时,广东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决策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长春同志在广东工作期间就提出社科界要成为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广东省内的专家学者也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经济工作的重心和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展学术研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研究到近几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双转移”的研究等,在广东省发展决策的关键时刻发出了声音,也得到了广东省领导的肯定。

  田丰表示,广东省社科联一贯高度重视对省内社科界决策研究的服务工作,社科联应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扬长避短,联合各学术研究单位和专家,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发挥智囊作用。对于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田丰提出了“精、准、快、厚”四个要求,并提出了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工作的内容和方向。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周义指出,决策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广东省政府在决策方面有几个特点,即民主性强、途径多样、公开透明、视才为宝等,因此,他建议决策咨询研究要有长效性,持续开展;政府和专家、专家和专家之间要多沟通、多交流;要办好省委、省政府的课题,多出成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新家提出了决策咨询研究的三个重要性战略意义和八点要求。他指出,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条件。开展决策咨询研究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战略高度,有丰富的信息支撑,有科学的方法,要集思广益,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操作性。

  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台湾文化总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将于9月中旬起在大陆和台湾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5月15日在北京孔庙举行新闻发布会,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等人出席。这是两岸首次合作举办以汉字传承和保护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王蒙在致辞时表示,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两岸同胞把汉字作为共同的书写体系,并在坚守和传承汉字文化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两岸共同保护、传承、弘扬汉字文化更显得弥足珍贵。

  刘兆玄说,在世界四大古文字里,汉字是唯一还在广泛使用的“活的文字”,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传习。两岸文化交流在两岸人士的共同推动下日益蓬勃发展,汉字艺术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汉字艺术节将更加形象具体地体现汉字文化,大家应共同努力推动汉字艺术的发展。

  据了解,本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台湾文化总会联合主办,将于今年9—10月正式举行。

  (朱蕾)

  传统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结合已显新变化和动向

  本报讯(记者晁天义)5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苏基朗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了以“民国时期北京城市文化的空间结构:一个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原理、主要成果以及广阔前景。

  历史学与地理学向来联系紧密,有史地不分之称,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迅猛发展。苏基朗指出,传统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的结合已显示出一些新的变化和动向,其中GIS的应用即为最新动向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