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代的网络学术批评因为受众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更广,有着比依托传统媒介进行的学术批评更多的优势。但是,网络学术批评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网络批评文章数量多,但不少作品缺乏原创性,质量不高。网络技术的特征决定了网络学术批评的电子超文本形态,而网络文本的超级链接功能使得复制粘贴变得极为简单,由此造成抄袭、剽窃之风泛滥。
在学术批评领域,同样如此。过分依赖数码技术的应用,人不断被异化,失去思考能力,而主体对思考权利的放弃意味着主体性精神的缺失,批评主体成了信息的载体,而非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若批评主体本身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他们所进行的批评又如何担起重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