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一样,21世纪头十年的九部影片也有一种文化的性格。这种文化性格随着这十年,可能看着稍稍清晰一点。
第一,电影形式上出现了视觉系的打造,尤其张艺谋的《英雄》,在中国电影形式上是新的开拓。无论批评界对他有多少不满,但是在视觉系的打造上,《英雄》确实是一个新的开创。第二,在电影类型上,中式类型片的融汇是一个重要的新现象。最初中国电影没有类型,后来有了类型,主要是主旋律片、商业片、艺术片。但是从《集结号》开始,三种类型的要素汇集到一起,把商业片渗透到主旋律里边。第三,从电影的意义结构上来说,我觉得这种作品有一种社会意趣沟通效果。在今天,我们追求一个和谐社会的时候,现实往往遭遇了“失谐”,不同的、充满差异的人群如何实现沟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电影满足了风险社会中不同的个人的审美追求。第四,中式电影韵味,二元偶和的创造,在这方面,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有重要贡献。他相信二元偶合,相信转化,比如金钱和道义。当然还有情感理智、历史与现实、本土与西方、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等等。冯小刚的电影善于实现这一点。第五,就是中式影像风格的打造。在中国电影的影像风格上,我觉得有两部片子值得说,一部是《疯狂的石头》,创造了中式的反讽风格,这个确实引起很多观众的赞誉;另一部,像《风声》这种片子创造了冷酷的美学,节奏转换快,有一种冷峻的风格。所有这些是我对中国电影文化新面貌的一个观察。
面对中国电影良好的发展形势,我提出两点希望。
第一,要研究大飙升带来的大分化。对这种分化,普通观众体验时尚,电影界沾沾自喜,文化人满含忧虑。其中普通观众代表了大多数,他们不发言,但是体验时尚,他们贡献了票房,是电影的最忠实观众;电影界沾沾自喜,清点票房;但是文化人,可能是一小群,他们满含忧虑,他们坚守着文化的最后阵地,因为他们不会崇拜收视率、上座率和票房。他们有独立的声音,可能居安思危。文化人有文化的思考,普通观众要快乐就快乐,工作之余想体验快乐,但是很多观众觉得快乐以后要有文化品位,这一点确实有欠缺。大飙升后带来的分化问题,可能要重点关注。
第二,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角度来说,我想提一个建议,叫“内外分推”,要分内推片和外推片。比如冯小刚善于赚国内的票房,就让他定位国内观众。而有的导演擅长外推片,他就专注“外推”。最近我指导几个学生做一个研究课题,发现当年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影响很大,日本人赚了钱,中国人没赚到钱。今后可以从内外分推这样一个战略来布局,这样会对实现软实力带来更大的希望。
我对中国电影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大家冷静地、认真地研究问题,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就有利于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