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夏、商、周)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及新兴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需要,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纺织等手工技艺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有“青铜时代”之称,这一时期的丝绸织绣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良渚文化就有丝绸纺织品。商代丝织工艺继续发展,并有绮、纱、罗等品种,西周时期出现两色以上彩色提花技术,此时已经有专门的贵族作坊和丝绸贸易“抱布贸丝”(《诗经》中记载)。在苏联巴泽雷克地区、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以及我国新疆乌鲁木齐附近都曾发现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丝织品,说明中西丝绸贸易很早就已经存在(赵丰《中国丝绸史》)。
战国时期丝绸日益普及,纺织纹样已经由几何纹发展到动物纹样,丝绸花纹以手工绘制、媒染和锁绣针法为主,考古证明迟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踏板织机和提花机。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以龙凤纹尤为突出。
关于龙的形象,古文献中多有记载。自母系社会开始,已存在一种神的模糊概念。在商殷遗址内挖出的玉环、玉琮之类的器皿,有螭、龙鱼、应龙、麒麟、龟龙、象龙、行龙、游龙、座龙、盘龙等,形态怪异夸张,显示出人们对自然事物超乎寻常的恐惧和崇敬。 “马八尺以上为龙。”“天马者,乃神龙之类。”《说文》中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关于凤的形象,《说文》曰:“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我国山东临淄、湖南长沙及湖北江陵等地均发现绚丽的战国锦、绮实物。1982年发掘的江陵马山砖厂1号墓更是打开了战国丝织品的宝库,其出土的织锦中有蟠龙、凤鸟、神兽、舞女、狩猎等场面,足以展示当时复杂、精湛的提花技术。江陵马山砖厂1号墓战国丝织品是龙凤纹样的集中体现,龙纹形象以爬龙、行龙、对称龙为主,凤纹的造型也可分为行凤和立凤两种。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