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对伊斯兰世界自我反省的呼吁——尚欧加克与德语移民文学中的土耳其文学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28 15:1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为兼具德国和土耳其两种身份的文化人,尚欧加克认为,两种文化本无区别。母语对他来说只是德语世界的一扇窗,从中可以窥见自己童年和不同的文化品位。尚欧加克的作品被视为文学主体异质和多语境自我认知的典型。

  20世纪60年代,德国为了缓解战后经济发展中的劳工压力,从土耳其引入大量移民,土耳其裔从此在德国政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社会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移民文学作品从90年代起在德国文坛刮起阵阵旋风,囊括大量文学奖项。这其中,土耳其裔作家的表现不俗,御科萨·帕萨勒卡亚、阿拉斯·御兰、施纳西·迪吉曼、艾萨勒·御萨肯和萨菲勒·尚欧加克等等,从数量和作品质量上一跃成为德国移民文学的领头羊。土耳其裔作家于初期,努力在与本土巨大的文化差异中寻求自身文化的突破口,争取移民的身份和文化地位;随着第二、三代移民的成长,作家们吸收德语文化中的批判性精髓,注重文化反省,试图在跨文化文本下求得文化的谅解和融合。其中,尚欧加克被视为土耳其移民文学的开拓者和调停土耳其与德国文化的主要声音。

  尚欧加克有着独特的文学风格,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他的身份经历和他的作品一样充满跨文化色彩。他的童年在土耳其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度过,1970年随家人移居德国慕尼黑,从70年代末开始在阅读会上朗诵自己创作的德语诗歌。80年代起他将土耳其文学翻译成德语,并发表了不少以“在两个世界中生存”为主题的诗作,例如《两面人》。1988年起,他参与出版德国多语言文学杂志Sirene,并在90年代为德语土耳其文学撰写了重要的理论著作,最有名的作品是散文集《柏林四部曲》。他还曾担任过柏林自由电台的脱口秀主持人。在美国,他已跻身德国经典文学家之列,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尚欧加克自1984年起加入德国作家协会,同年获得慕尼黑城市文学奖学金,1988年获得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奖。目前,他是马克斯·凯迪奖资助的荣誉客座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从事创作。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