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怀畅)5月15日至16日,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主办。来自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古巴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就文化、环保、经济、政治、教育、外交等领域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会长蒋正华在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60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昭示着一个新历程的发端。60年来,中国和印度之间虽然也经历了曲折,但睦邻友好合作始终是主旋律。
印度驻华大使H.E. Dr. S. Jaishankar在讲演中说,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讨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保等议题,证明了中印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届缔约方会议上,我们的合作是有目共睹的,反映了我们作为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具有共同点。最近举行的“金砖四国”峰会和20国集团会议,是印度和中国为新兴国际秩序奠定基础的其他例子。
与会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末,两国历经各自的长期斗争,相继获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相似的历史背景,使两国走到了一起,印度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在长期交往中,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相互竞争。近些年,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新引擎,中国与印度间的“龙象”之争,更是举世瞩目。但是,在两国交往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解、误读、误区,从而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中印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影响了中印两国学界对彼此的认识和客观研究,进而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这些问题特别需要中印学界的深层次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