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族,只要生活在特定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框架之内,其族群的文化就必然与这种政治框架相适应,因此其文化认同也必然浸染了国家认同的成分。有了文化归属的共同性,不同的族群或群体才能彼此认同,从而使族群与国家形式的共同体相契合。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国民进行国家认同的教育,并通过义务教育、语言、文化媒体等强化其民众的国家认同,使族群认同的文化因素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因素尽可能多地相互交叠。
认同是历史的产物,人们的认同和归属感可以随历史的变迁而加以改变。正确的策略可以强化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反之则可能削弱国家认同。认同是与历史文化变迁相联系,通过历史积淀植根于人民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建构。为了国家统一,必须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和精神家园,通过共同的文化联系建构每个公民内心深层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在统一国家的框架内,增加文化共性基础,同时塑造出明晰地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中华民族特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