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近年部分学术风波盘点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19 15:3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3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在《文艺研究》发表了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中指责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20多年前的著作《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存在多处抄袭。“挺王派”认为汪著涉嫌抄袭不容否认;“挺汪派”认为,汪著只是引述不够规范,不构成抄袭。汪晖回应称,“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2009年12月,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文章称,通过检测程序发现,至少有70篇发表在《晶体学报》C分卷和E分卷上的晶体结构报告存在数据造假行为,决定撤销。经查实,这70篇被撤销的论文的作者是来自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硕士钟华(49篇)和工学院的讲师、硕士刘涛(21篇)。12月底,井冈山大学经过调查认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撤销当事人的造假学术成果、追回奖励、开除公职等一系列处分。

  ◆2009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决定取消该校副校长黄庆博士学位,撤销其研究生导师资格。2007年12月,西南交通大学接到关于副校长黄庆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问题的匿名举报。经国内外6位该学科的资深专家进行评审,认定抄袭成立。黄庆成为自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以来,首位遭到所在学校严肃处理的校长级别的学术官员。

  ◆2009年7月,郑州大学作出决定,对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的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此前,有人在网上发表博文称,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职称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并指出其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表中有诸多疑点。郑州大学随即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经查,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2009年6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系抄袭一事被确认基本属实。据报道,《哲学研究》当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文章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经比对,《何谓“理论”?》至少有80%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了王凌云的文章。对此,学校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

  ◆2008年10月,浙江大学药学院收到反映该院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的邮件。在整个“贺海波论文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贺海波本人供认不讳,被撤销副教授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合同。对于贺海波8篇造假论文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的署名,浙江大学认为,是在李连达院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贺海波擅署的,但李仍负有疏于管理、教育不力、监管督察不严的责任,药学院院长任期届满后,学校不再续聘。

  ◆2007—2008年,6位教授几次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土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2008年7月23日,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给6位教授及另一举报人回了信。信中说,经核查,刘兴土同志在其著作中存在引用他人文章标注不严谨问题,在院士增选提名书中对本人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表述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但还不足以构成剽窃。事后,刘兴土院士就相关投诉问题作了解释,并就此事向相关当事人致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