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以在美国集中营的11万日本人为研究对象,辅以各种可以收集到的日本历史、社会、家庭资料,写就《菊与刀》一书,为美国制定对日作战政策和战后治理对策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参考。中国民族学在以上方面的缺失需要我们下工夫改革与完善。
边疆与安全历来相关,民族即边疆、民族即边安构成中国边疆安全的显著特点。
一城、一路、一走廊:西北边疆与安全息息相关
我国西北边疆地区许多现存的地名都与安全相关。如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圣地,边区许多地名,如甘肃的正宁、镇原、宁县、会宁等,宁夏的中宁、中卫等,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安塞、延安等,多取边疆安宁、守卫边疆之意。与地名相对应的古迹如长城、烽火台,历史记载的和亲、互市、战乱、谈判等则与北方兴起的许多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息息相关。而陕甘宁边区正好位于中国古代农业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分水岭的长城沿线。
除长城外,还有一条路和一个走廊与中国古代西部边疆相关,它们就是包含河西走廊在内的丝绸之路和连接中国西部南北交通、商贸和民族的藏彝走廊。这一城、一路、一走廊与中国古代陆疆发展变迁密切相关。在来来往往、分分合合的变迁中,民族之间日益融合,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最终在清朝奠定。如今这一城、一路、一走廊经过历史的洗礼成为多民族杂居地区,最终形成中国汉族聚居东中部、多民族杂居区次之、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边疆的居住格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