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长期以来致力于不同社会文化的比较研究,人类学是一种理解“他者”的智慧。或者说,人类学的本质是发现和了解“他者”,然后借此来反思自己。这个“他者”既包括传统的原始的简单部落社会,也包括现代社会中的非主流文化和弱势群体,如少数民族、低收入阶层、妇女儿童等。“他者”还包括作为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异文化”,或称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
早期的一些人类学家在对待原始和简单社会的“异文化”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为参照来衡量非西方的文化。他们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想当然地去对待其他民族和人群的文化,而没有从当地人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当地的文化。这种“推己及人”的“本民族(族群)中心主义”的眼光显然阻碍了人类学家对“异文化”的真正理解,在傲慢和偏见的遮蔽下,人类学家在这一时期也不可能获得对“他者”真正意义上的洞察。以后,人类学家在广泛的田野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中,逐渐形成了文化相对论的立场,发展出主位和客位的研究方法,学会了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和立场出发来理解“异文化”,从而发现这些原本被“文明人”认为是“野蛮”、“落后”、“不可思议”的文化其实也是合乎情理的,而“我们”社会中那些所谓的不容置疑的、天经地义的“金科玉律”并不是真正的完美无缺。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