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的形成与中原汉民南迁有着密切关系。刘登翰认为,闽南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它是衍生于中原地区,经由移民的携带,南徙入闽后形成的汉民族文化。徐晓望认为,闽文化的基本特点是移民文化,是唐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延伸。
历史上,中原汉民曾多次南迁入闽,但其中影响最大的两次均与固始有关。唐朝初年,在今潮州与泉州地区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蛮獠啸乱。固始人陈政被委以重任,率兵从中原长征入闽平乱。陈政去世后,其子陈元光接替父职,用近10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在陈元光的倡导下,至少有7000余名中原随军将士落籍闽地。唐朝末年,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光州、寿州农民义军入闽,建立割据政权,其后发展为闽国。随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入闽的数万军校大都在闽地安了家。后又有不少固始人为躲避战乱,投亲靠友来到闽地。有学者估计,唐末以固始人为主体入闽的中原移民,可能占到当时闽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两次大规模固始移民潮使得闽地人口数量迅猛增加,闽地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固始人成为闽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自宋代开始不少闽人在谈及自己祖先时,都称是由光州固始迁徙而来的。唐初、唐末两次大规模入闽的固始移民,对推动闽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闽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