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现代法治国家同步成长的。然而,观察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的现状,却往往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应当由所有人来批准”这一看似浅显却又颇难实践的基本原则。政府预算似乎真的成了“政府自己的预算”,距离“依法用好百姓财”的目标,或许仍旧需要完成某些关键性的跨越。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主要呈现为一条以预算公共化为基本线索的路径演化过程,其主要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渐推渐进从制度变迁的策略选择来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路径上,我国采取了一条利用已有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渐进演化模式。预算公共化改革也同样选择了一条渐进式道路,其典型表现是,各项改革措施先在较小范围内试点,然后再将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然而,依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初始制度选择所形成的锁定效应,将在相当程度上约束着新体制沿着原有路径惯性推进。因此,为化解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有必要对公共预算诸环节进行系统化的流程再造。尤其是当前的市场化进程中,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预算公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往往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中国预算管理的公共化呈现为渐推渐进的动态演进过程。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