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时代,很大程度上就是了解它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思维方式”是广义的,即作为世界观、认知方法及价值观等,如果以类型化、普遍化和一般化(群体或集体性意识)的形态来表现,可以说是思维方式。近代中国形成的思维方式,最典型的是“自强主义思维”,其含义是,已经处在新的世界竞争体系之中的中国,要获得生存权,除了“通过自我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而强大起来”之外别无选择。不管是行动人物还是观念人物,也不管行动人物的行动有多大差异,观念人物的观念是多么不同,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共同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即通过自身的集中动员实现国家的“自强”和“富强”。如王韬说:“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故舍富强而言治民,是不知为政者也。”又如,遍游欧亚许多国家之后,1905年康有为在长文《物质救国论》中说:“势者,力也;力者,物质之为多。故方今竞新之世,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自强”和“富强”的自觉意识被广泛而顽强地信奉,我们有充分的根据称之为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或者“自强集体记忆”。“强”、“自强”、“强国”、“强种”、“富强”等等,是那个时代的关键词,带有“强”字的词汇在官方文件、学会章程、杂志和书报论文之中频见,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特别是知识人认识、思考和解决中国危难局面的共同心理和基本倾向。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