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商品化就是把学术研究视作赤裸裸的赢利工具,把研究成果作为冷酷无情、只具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在社会上兜售。学术研究的目的,毕竟是探索和明晰真理,重要在于文化传承,从而推进学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和社会的进步,所谓“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成果也一定是为公众服务,为文明发展作积累者,尤其不可亦不必得之而私。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承上启下、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和终极关怀,便是学术的担当。学术的商品化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当前,学术商品化的一个最滑稽、似乎也是最合理的表现是——用“钱”来衡量学术的优劣和学者的“价值”。学者品位的高低、研究成果甚至还在酝酿中的“成果”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获得的经费的多寡。如此导向,学术领域自然也就向“钱”看齐。求真求是的学术研究,一变而为赢利的资本或工具,学者也就变成了利害关系中的奴隶,不再以求真求是为目的,而以名利双收为动力。无论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只要来钱就是上品。正因为如此,接踵而来的是,学者变成了雇佣劳动者,非学者的官员、假学术投机取巧的各色人士甚至是本质上的商人也都无需“板凳一坐十年冷”,而轻松地切入学界,成为优秀的人才。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