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民族危亡之际,一所古雅的书院——“复性书院”于1939年秋在四川乐山乌尤寺建成。书院由“当代新儒家三圣”之一马一浮主持。传统书院名称的由来有二,一是据所在地而命名,如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一是据所崇义理命名,复性书院即是如此。马一浮云:“今若取义,鄙意可名为复性书院。学术、人心所以纷歧,皆由溺于所习而失之,复其性则然矣。”儒家学说提倡复性,复归本然良知,以克制后天习染。时逢日寇入侵,即使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有感于汉奸附逆,咎在“人心不古”,始拟建一书院以倡圣贤之学,以救新式学校教育之偏。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传统文化一再被国人贬斥,复性书院的成立负载着救治人心和民族精神的重荷。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