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是地域传统文化的形象反映,其地方特色和乡土味使人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和情感认同。民间美术的传承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基本机制,也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之一。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消解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人们日渐意识到世界将可能变得雷同且乏味,于是各国开始深切关注自身文明的传承及保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等词汇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抢救、保护民间文化
改革开放的国策决定了我国封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也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的发展使乡村城市化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农村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群体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民的属性和农村的历史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大多数古代文明是从农业、农村开始的,长期积淀的农村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间舞蹈、地方戏曲、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间美术等数不胜数,它们已经深深扎根于农村的广阔土地上,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发生着变化。
随着农民进城,剪纸、面人等手工艺衰落了,古城、古祠堂、古牌坊等历史遗迹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慢慢消失了,乡村的文化资源迅速流失。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是农耕文明养育起来、扎根于广大民众中的。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在民间文化处境艰难的时刻,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许就是:怎样保存乡村社会仅存的一点文化根脉。那么提出和推行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的计划,是历史的必然使命。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