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借用马克思的说法,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文化肩负着反思与引领的双重使命。哲学对文化的首要责任在于对文化进行反思。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有助于发掘其生命力,使其成为应对现代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经历了自信、怀疑、回归的心理历程。近代以前,中国文化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对其他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对外来文化有极强的同化和包容力,我们对于自身的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心和自豪感。而近代以后,中国被动挨打的现实引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怀疑,其中既有冷静的反思,也有由坚守传统文化的立场逐渐转向对文化的彻底否定。新中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追赶现代性与后现代反思的双重境遇中,曾经出现过一股“文化虚热”,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而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却使西方人将目光转向中国文化,海外“中国学”的兴起以及孔子学院的陆续建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诉求。在此境遇下,对现代性问题的症结、对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性问题的可能性及其价值的哲学反思,一定程度上使回归传统文化成为一种现实的要求。而这一回归不仅是文化的溯源,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创新。
哲学对文化的另一重要责任在于引领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张岱年先生曾提出“文化综合创新”的观点。所谓“综合“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性吸收,这既涉及“古”“今”关系,又涉及“中”“外”关系。就前者而论,是源与流的问题,应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摒弃其消极因素;就后者而言,既不能“以外代中”、“全盘西化”,也不能固步自封,而应“广纳百川”、“博采众长”,在自身文化的根基之上综合外来文明的积极成果。“创新”则既对文化的表现形式等外在方面进行创作与重塑,又赋予文化内在方面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在文化的综合创新上,我们既要审视其内在的多重关系,又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哲学保持冷静的反思,成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