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治学“富矿”与学术“深井”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8 10:0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这些年,我在网络文学和文化产业研究上取得一些成绩,这是令人欣慰的。不过,身边的许多朋友、同事恐怕并不清楚我在生活和治学路上的诸多艰辛与困惑。正如古人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我看来,这里所谓的“学”也许不单是指学习,也可以是指治学。屈指一算,自己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已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可对于治学门径的探寻还只是千里始足、海边湿脚,肯定不及四分之一。不过面对自己治学之“不足”,当年读博时导师的那句教诲一直铭记在心:治学犹如找矿,应该寻找富矿并开掘一口深井,一辈子钻研下去。

  年轻时不知学海深浅,凭兴致“扑嗵嗵”跳将进去,东一篙头西一桨,哪里热闹哪里凑。20多年前学界出现“西方热”,我当时正在武汉大学读研,和同窗兄弟一口气翻译并编撰出版了《当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萨特论艺术》两部书。紧接着文学界出现“文化寻根热”,我便匆匆涉足,在当时颇有影响的《当代文艺思潮》上连续发表了《农耕文化——中国文学之根》、《新时期文学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等文章,并翻译出版了《走入迷宫:当代文化的同一性与变异性》。“美学热”的出现,促使我完成了《当代美学》、《文艺美学》等著作,发表过《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等论文。“本体论热”时我撰写出版了《文学创造本体论》,发表了《哲学人类学与文艺学本体研究》等文章。就这么跟着一阵阵学术热流不断出击,虽说在文艺学、美学领域有点研究心得,但终没找准属于自己的学术方位,难免浅尝辄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