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喜忧参半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8 10:2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之多与类型之全居全国之首,但由于体制、经费投入情况和办馆观念的不同,各家博物馆的发展状况迥异。有“爆棚”的大馆,也有门可罗雀的小馆;有人头攒动的临时大展,也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陈列。总体来说,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不平衡。

  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vs参观人数上升不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急速上升:1978 年,正式开放的博物馆有14家;1988 年达56 家;1998 年,攀升至107 家;2008 年,注册博物馆145家,长期开放137 家。同时,博物馆的门类也迅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地区博物馆仅有历史、自然科技和军事三大类,到2008 年已涵盖了专题类、自然科技类、宗教民族类、风物民俗类、区域地志类、古建园林类、文化艺术类、革命纪念馆及遗址类等十余个类别。可以说,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数量和门类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在国际大都市中仅次于英国的伦敦。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博物馆数量迅速增加相伴随的,并不是参观人数的相应提高,根据《北京地区博物馆年鉴(1999—2003)》统计,这五年的博物馆参观人数除了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人数明显下降外,其他年份博物馆参观人数基本持平,并无显著增长。但这五年间,北京地区平均每年都要注册三四座博物馆。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