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公平正义这一理念的实践。我国的公民意识培育,涉及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华民族认同。要实现中华民族认同,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尽快缩小和消除各民族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公平正义,使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强公民意识刻不容缓
2008年,我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适时修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建议》,提出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各民族“三个离不开”等内容纳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议提出后不久,发生了西藏拉萨“3·14”事件。众所皆知,“3·14”事件是境外达赖集团策动、组织的一场严重暴力破坏活动。但我们在随后进行的拉萨寺庙调查中也深刻感到,公民意识的缺失也是一些僧俗人众实施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新疆 “7·5”事件与拉萨“3·14”事件同属一个性质,其中同样反映了公民意识缺失问题。因此,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很多委员就强化公民意识、国家意识、中华民族意识进行呼吁和建言,突出反映了加强我国各民族人民公民意识的迫切性。当然,这种迫切性并非具有族别性的取向或特征,在汉族地区日益频发的社会群体事件及其违法行为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同样包含了公民意识缺失的问题。因此,培育和提升我国的公民意识,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